您當前的位置:主頁 > 專題 > 領導致辭 > 2015上海國際文學周
2015年08月20日11:52 來源:新聞晨報 作者:曾索狄 點擊: 次
昨天,在“上海國際文學周”的首場文學對談中,陳丹青、陳子善、金宇澄、孫甘露等再談最近幾年才被挖掘出現(xiàn)在大眾視野中的畫家、詩人木心以及新近出版的《木心談木心》。這些年不遺余力推介木心的陳丹青透露,除這本新書之外,今年11月,木心美術館也將正式開張,更多木心遺作也在整理之中。
陳丹青曾雪藏筆記:
依然沒有能力評價木心
“《文學回憶錄》是他的私房話,這本書是他私房話里的私房話……”近年來,陳丹青一直與木心的名字聯(lián)系在一起,此次新出版的《木心談木心》,主要是木心對自己作品的評價,也是由陳丹青記錄的9節(jié)課堂筆記整理而成。陳丹青說,這份筆記早在2012年準備《文學回憶錄》時就已經(jīng)完成,但當時自己不確定是否要公開,“他很在乎自己說出去的話、拿出去的書,但這些身后事我沒法和他商量。我不太相信作者會改變讀者,但我相信讀者能改變作者。這三年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歡《文學回憶錄》,所以我跟編輯說,還是讓這9堂課出來吧?!?p style='text-indent:2em'> 這份疑慮并非全無道理,與這些年的“木心熱”一路相伴的,正是大量對其文學成就的質疑。陳丹青笑言,自己曾不止一次聽人批評木心是“野狐禪”,嘲笑與貶低之聲更是從20多年前就開始了,自己非常習慣?!爱斈晡腋赣H知道我在做《文學回憶錄》,說弄完給他看看,看完他對我說,‘你畫了一輩子的畫,不如你做這一件事情有意思’。”
陳丹青還透露,今年11月15日,木心美術館將在烏鎮(zhèn)開幕,自己也可能會對木心的一些繪畫進行評論,“我不是做文學史的人,我也不懂文學,這么多年我只推介不評價,不是我不愿意,而是我沒有能力”。同時,對木心遺稿的整理正在進行,從明年開始會陸續(xù)出版,“他留下來好幾十冊的小本子,寫滿了東西,東一句西一句,甚至前言不搭后語,但智慧和感覺都在。我覺得寫得比以前好了,因為他老了,沒有力氣再去做過多的修飾,非常好玩”。
金宇澄編輯《上海賦》:
用第三種方法寫上海
剛剛摘得茅盾文學獎的金宇澄,無疑是今年書展的熱門人物。在昨天的對談上,著名學者陳子善透露,早在2000年《上海文學》 曾委托自己收集一系列作家、學者寫上海的文章作為專欄發(fā)布,當時他就想到了木心的《上海賦》,而金宇澄則是當時刊發(fā)這篇文章的責任編輯,“這篇文章沒有寫完,就像舒伯特的《未完成交響曲》,給人無窮無盡的遐想”。
對此,金宇澄則坦言,初讀《上海賦》自己被嚇了一跳,“有一種說法,寫上海就是革命和摩登兩種方式,但我覺得木心是第三種人,他特別細致,會深入到我這一輩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(jié)”。他更感慨,從《文學回憶錄》到《木心談木心》,木心與陳丹青等學生之間用的是非常私密而古典的傳授方式,這份情懷自己也深有體會。因為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,人們往往是以“抄”的方式獲取知識,“包括我自己也經(jīng)常跟一幫人混到一個老阿姨家里,她一邊打毛衣一邊跟我們講翻譯小說,今天一段明天一段。很多現(xiàn)在對木心的評論,其實缺乏這樣的經(jīng)驗和情感”。
而作家孫甘露也認為,陳丹青記錄的木心與金宇澄描繪的上海,異曲同工地選擇了轉述的方式,頗有趣味,“像《繁花》中關于上海故事的講述也是轉述,還有很多關于日常生活經(jīng)驗的轉述”。他更調(diào)侃陳丹青,未來應該用畫筆還原跟著木心學習的場面,“寫作是一代代傳遞的,經(jīng)驗的傳授很重要。丹青今天是用文學再造、重塑那個時刻,他也是畫畫的,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還原歷史性的畫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