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04月24日17:24 來源:未知 作者:上海作家網(wǎng) 點擊: 次
從左至右為李偉長、張定浩、張新穎、黃德海、吳越
9月16日,正值思南讀書會第200期,在這個“漫長的瞬間”, 以“讀書這么好的事”為主題對思南讀書會來講既是一個最大的褒獎,也是一個最溫柔的交代。
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帶著他的書《讀書這么好的事》與《思南文學選刊》副主編黃德海、《上海文化》副主編張定浩、《收獲》編輯吳越共同做客第200期思南讀書會,由青年評論家李偉長主持,共同分享“讀書”這件好事。
讀書是輕松愉快的過程
張新穎寫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要完成一個“人文知識讀本”系列叢書的任務,他從受眾和自身出發(fā),覺得這既是一件“益事”,又是一件“樂事”:“關于人文知識的構建,我覺得最重要的,也是大家最容易實踐的方式就是讀書。”于是他秉持一種與朋友分享的心態(tài)來完成這本書,因為沒有包袱,所以輕松愉快。他認為人和人之間存在無形的交流,這便是“以書會友”——“這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體驗,發(fā)生在文本之外,帶有某些神秘性,卻也是最切實的。”
張新穎
想讀書,處處皆是書,“讀書是件好事”不僅在于它能給我們帶來愉悅體驗,更在于它的“好”,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不是這么好獲得,所以顯得彌足珍貴,正如張新穎所言:“書是一個文明的象征和文明的符號,但人類在進步的同時總有毀掉這種文明的沖動?!本驮谶@種張力之中,我們?nèi)粜业靡挥纾阌X出其中的“好”來,吳越不禁感慨:“在時代洪流中有那么一個安定和古往今來的交談,真是一件特別好的事”。
張新穎的隨筆雖是隨心而作,隨的卻是虔誠、嚴謹之心,他留給自己和讀者更多的是一種“情之所至,不吐不快”的感悟:“對我來說那些很珍貴美好的東西,我不舍得把它寫到論文里,不愿意用研究的套路和八股讓它變味”。張定浩表示再次翻看這本書后,覺察到張新穎隱藏了豐潤才情而選擇了一種尋常家語來談讀書:“這本書中處處可以見到他洗凈鉛華的努力,要把自己的生命體會誠實地傳遞出來?!?/p>
張定浩
常讀常新的“小書”
張新穎作文、為人如其名,總讓人眼前一亮,耳目一新。張定浩在讀這本“小書”的過程中,感受到了貫穿于書與人之間“純粹而豐盛的樸素”,這是一種猶如清風拂面,拭去塵埃般的輕松與愜意,書中流出的氣息鮮活成風,契合著張新穎《風吹小集》中的自剖——“風吹到曠野和字的筆畫之間?!?/p>
李偉長認為張新穎善于“用舊如新,生出新的意思”,如《隨筆集》里的幾處標題,雖取自他山之玉,卻求心得新,擷取了如胡適的詩:“你不能做我的詩,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”、穆旦的詩“我們靜靜擁抱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里”等,在詩意間生發(fā)出新的意象與解讀,充滿現(xiàn)代性和清新的意味,透出了“自耘一方土”的散淡氣質(zhì)以及包蘊在沖淡之中的熱忱。
李偉長
基于此,吳越談到了張新穎的趣味和時尚感,坦言在幾次采訪張新穎的過程中都對他有新的認識,他對當下的流行文化,甚至是泛文化都是有所關注的:“張新穎發(fā)的文章很有看點,談流行歌曲,談流行詞,談得又漂亮,又有趣。”
黃德海對張新穎的其人其作亦讀亦聽,認為看書如交流,讀書亦“聽話”,“聽”到讓自己或亢奮刺激或?qū)庫o祥和或心有戚戚焉的話,就如遇見一個新的自己,心會沉淀,變遼闊,許多的雜念和誤解將被滌蕩得坦然釋懷。
黃德海
從自信到自掘——讀書與寫書
黃德海認為張新穎的書很耐讀,很好讀,他領略書中的滋味,更欽佩作者的自信:“這個過程既顯示了一個優(yōu)秀寫作者的敏銳度和洞察力,更顯出他在卓越的人中間扒開一個縫看出一點自信?!彼貞浡爮埿路f講胡適新詩后只覺張新穎“有一種驕傲的認真包涵在自信的謙虛里面”,仿佛看到張新穎拿把吉他兀自彈唱,無需互動,卻在理性與感性的神交之中鍛造了“作者-作品-讀者”間流動的氣息。
吳越談及受教于張新穎的學生回憶與體驗,對張新穎“留白”的教育方法大加贊賞,她認為這既是張新穎的授課風格,也是張新穎的人格魅力所在,一是自信的謙虛,二是篤定的誠懇,三是耐人尋味的幽默:“他沒有花招,不會夸夸其談,但是他把你引入到一個你無法企及的境界之后,把你留在哪里。”這種恰到好處的引導彌合了理性闡釋和自我想象的縫隙。
吳越
張新穎幽默回應:“我上課喜歡講到講不下去,寫作喜歡寫到捉襟見肘。我不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安全的、保險的領域。”他坦言寫作的過程就是自己與自己對話并發(fā)現(xiàn)不足的過程,他喜歡在這種不滿足間尋求一種張力:“真正的好書在等待著你成長,你每達到一個新的境界,它都會向你敞開新的智慧空間?!本褪沁@種精益求進、砥礪前行的創(chuàng)作態(tài)度讓他在觸摸自己的邊界中不斷自省與自掘。
現(xiàn)場讀者
黃德海由此聯(lián)想到威廉·??思{的名作《喧嘩與騷動》也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推翻和修改中成稿,這些看似走到荒原末路的“尸橫遍野的技術殘骸”其實最能催生出絕美的奇花。
這是一種進步的姿態(tài),也是一種自信的表征,李偉長表示非常贊同,跳出寫作的領域,生活中,我們也有很多人會將自己固守在一個安全舒適的區(qū)域,不愿意去打破這種安全慣性,因此只要敢于去嘗試別的可能的人都是值得敬重的。
嘉賓為讀者簽名
現(xiàn)場:李偉長
撰稿:巫小妤
攝影:遲 惠
杜湘濤
編輯:黃詩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