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玩直播官方版_蜜玩直播平台官方app下载_蜜玩直播免费版app下载

關閉按鈕
關閉按鈕

您當前的位置:主頁 > 作協(xié)動態(tài)

“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座談會”在滬舉行

2021年11月02日15:52 來源:澎湃新聞 作者:羅昕 點擊:

為紀念魯迅先生140周年誕辰,9月28日,由上海市作家協(xié)會主辦的“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座談會”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行,本市文學界、學術界、新聞出版界的代表參會。上海作協(xié)黨組書記、專職副主席王偉主持會議。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勁軍表示,魯迅與上海有著不解之緣。在上海時期,魯迅寫作了大量作品,出版了《三閑集》《二心集》等一系列的雜文集,編輯了《奔流》《朝花周刊》《譯文》等進步刊物,創(chuàng)作出《故事新編》等經(jīng)典作品?!八殉蔀樯虾N幕竦囊徊糠?。”

向魯迅學習真正切實的自信

上海作協(xié)副主席、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楊揚表示,魯迅是文學家,但他不是吟風弄月的文學家,也不是謀求高雅地位的成功人士,而是一生致力于用文學來改良社會的文學踐行者。魯迅對病態(tài)社會的批判毫不留情,盡顯文學家的敏感和現(xiàn)代眼光。像《狂人日記》中對狂人變態(tài)心理的描寫,像《祝?!分袑ο榱稚┙?jīng)歷了巨大的人生變故后的神態(tài)的捕捉,像《故鄉(xiāng)》中對少年閏土和成年閏土的對照,像《孔乙己》中對跌入社會底層的讀書人的同情和悲哀,這些文學上的探索都顯示出魯迅在社會批判上的自覺意識。它不僅構(gòu)成了中國新文學最強大的思想傳統(tǒng)和藝術亮點,也大大提升了新文學的文化品格和社會影響。

“在魯迅作品的影響下,小說不再是‘雕蟲小技’,人們也不再把‘小說’當作‘閑書’,而是視為人生的教科書,是‘為人生’的文學,是‘經(jīng)國之大業(yè)’,值得人們花費畢生精力去從事的偉大事業(yè)?!睏顡P說。

上海作協(xié)主席團委員、復旦大學教授郜元寶則從文化自信的角度闡釋魯迅。在他看來,現(xiàn)代中國人擁有文化自信,不僅因為我們在歷史上有屈原、司馬遷、陶淵明、李白、杜甫、蘇東坡、曹雪芹,也因為“五四”以后我們有魯迅。魯迅既是傳統(tǒng)文化最杰出的繼承者與整理者,更是新文化最偉大的開創(chuàng)者和建設者。今天講文化自信,不僅要講偉大的古典文化,更要講魯迅所代表的這一百年來中國的新文化。

他提及,魯迅的謙遜是自信,魯迅的如實道來也是自信。魯迅晚年有一篇著名文章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?》,認為中國人有充分的理由自信,但這絕不是躺在土谷寺里浮想聯(lián)翩的阿Q式的盲目而可笑的自信,乃是“埋頭苦干”“拼命硬干”“為民請命”“舍身求法”,由此培養(yǎng)起來的切實的自信。魯迅晚年還有一篇文章《立此存照(三)》,講中國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國人的評價,他最后說:“看了這些(指外國人怎樣說我們),而自省,分析,明白那幾點說的對,變革,掙扎,自做工夫,卻不求別人的原諒和稱贊,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?!?p style='text-indent:2em'>“這里說的還是自信,即什么是真正切實的自信,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切實的自信。從這個角度看,魯迅一生在文學上的奮斗,就是從批判阿Q式的沒有脊梁的盲目狂妄的自信開始,最終過渡到‘中國的脊梁’的真正切實的自信?!臂獙毞Q,紀念魯迅,學習魯迅,其中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向魯迅學習真正切實的自信。

學習、研究魯迅,上海有哪些成果

回顧自己的創(chuàng)作歷程,上海作協(xié)主席團委員、副秘書長、作家滕肖瀾坦言魯迅對自己的寫作產(chǎn)生了深遠影響。她說,和平年代,我們或者沒有“橫眉冷對千夫指”的機會,但仍須秉持“俯首甘為孺子?!钡木?,學習魯迅先生愛國愛民的情懷和擔當,自覺地肩負起文學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。

“魯迅先生的文字,在一百年后依然警醒并激勵著我們后世的人,由此可見,優(yōu)秀的文學作品,它的傳播是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,無論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,無論國內(nèi)還是國外,鄉(xiāng)村或是城市,它都會給人以積極的引導,傳達真善美,于彷徨中找到希望,困頓中感受暖意?!彪懻J為,這應該就是文字的力量,也是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無上的榮光。

楊揚還特別提到,在學習、研究魯迅方面,改革開放以來,誕生了不少優(yōu)秀的學術成果。以上海為例,1980年代出版的趙景深先生的《中國小說史略旁證》,豐富了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的材料,從而在魯迅的小說史研究的基礎上,將中國小說史研究推進了一步。王元化先生對魯迅的思考,貫穿了他晚年的思想,他發(fā)表的《關于魯迅研究的若干設想》《魯迅與太炎》《再談魯迅與太炎》《魯迅與周作人》《魯迅的曲折歷程》等,從思想史、文學史角度,梳理了魯迅思想的來源,包含了很多理論新見。錢谷融先生在《談<傷逝>》中,對魯迅小說《傷逝》的文本解讀,有新的體會和感受?!妒斋@》雜志發(fā)表馮驥才、章培恒先生圍繞魯迅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態(tài)度問題而展開的辯駁文章,激發(fā)新世紀文學愛好者對魯迅的反傳統(tǒng)態(tài)度重新評價。

而在上海的戲劇舞臺上,新世紀以來展演過不少魯迅作品改編的舞臺劇,如肢體劇《鑄劍》和波蘭導演陸帕根據(jù)魯迅小說改編的《狂人日記》。在語文教學上,魯迅作品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語文教育,盡管選錄魯迅作品多少問題,曾在語文教育領域引發(fā)討論,但對于一代又一代中國的青少年讀者來說,魯迅的名字并不陌生。

“在今天這個海量信息四處漫溢的世界里,魯迅并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,相反,我們因為接近魯迅而感到精神充實,因為閱讀魯迅而感到文學的有力?!睏顡P說。

青年一代,也以自己的方式“擁抱”魯迅

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黃平作為“80后”青年評論者代表發(fā)言。他說:“我們這一代人和‘五四’以來的每一代人一樣,深受魯迅先生偉大作品的教誨與啟迪?!?p style='text-indent:2em'>“我們這代人的文學,一開始被稱呼為‘青春文學’,很多作品關注內(nèi)心世界,注重個人經(jīng)驗。這些作品也涌現(xiàn)出一些佳作,取得一定成績。然而,站在魯迅先生誕辰一百四十周年這樣的時間節(jié)點上,回望百年前開天辟地的青春文學,我們這一代也亟需迎頭趕上?!?p style='text-indent:2em'>他也注意到,近年來在網(wǎng)絡上魯迅先生《這也是生活》中的這句名句愈發(fā)流行:“無窮的遠方,無數(shù)的人們,都和我有關。”“我們這一代,以及開始步入而立之年的‘90后’一代,大概是越來越意識到:從來沒有純粹的個人,每個人的命運和其他人的命運息息相關,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。在這個意義上,時代對于年輕一代的文學創(chuàng)作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?!?p style='text-indent:2em'>作為青年大學生代表,華東師大中文系學生查蘇娜表示今天的青年在表達自己時,會主動向百年前的“魯迅”尋找話語資源:在社會熱點新聞的評論區(qū),魯迅被頻繁地引用;大熱歷史劇《覺醒年代》中,魯迅“圈粉”了無數(shù)年輕人;甚至有大學生用16篇《野草》創(chuàng)作了一首說唱作品,收獲了將近900萬播放量……今天的青年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擁抱魯迅。

“我認為,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應該得到更為深入的理解。首先,魯迅的愛國主義不是他所批判的‘自大’的愛國主義,而是清醒、真誠的愛國主義。其次,魯迅的愛國主義建立在鋒利的勇氣與韌性之上?!辈樘K娜說,肩負重大使命與責任的青年一代,應該從魯迅那里尋找一雙更為明亮的眼睛,這雙眼睛看得見“無盡的遠方、無數(shù)的人們”,看得見自己生活世界之外廣闊的天地。

上海作家協(xié)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-3 滬公網(wǎng)安備 31010602003678號
電子郵件:[email protected] 聯(lián)系電話:086-021-54039771
31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