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09月30日16:19 來源:未知 作者:創(chuàng)聯(lián)室 點擊: 次
思南讀書會NO.36
時間:10月4日(周六)下午2:00
地點:思南公館宴會廳二樓 (重慶南路256)
主題:俄羅斯文學的“非法闖入者”
嘉賓:鄭體武、胡桑
書目:葉羅費耶夫作品,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
#關于主題#
韋涅季克特·葉羅費耶夫作品 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,近日由漓江出版社首次引入國內(nèi)。這部被譽為俄羅斯后現(xiàn)代小說開山之作的作品,同時也是與《古拉格群島》齊名的世界級后現(xiàn)代經(jīng)典。作者葉羅費耶夫被譽為20世紀俄羅斯天才作家,他在這部小說中以典型的后現(xiàn)代手法,辛辣而巧妙地展現(xiàn)了俄國知識分子百年心靈變異史,以及當時蘇聯(lián)的社會現(xiàn)實。
#作者簡介#
韋涅季克特·葉羅費耶夫(1938—1990),俄羅斯天才作家。早年在莫斯科大學就讀時就表現(xiàn)出是一個“天生的語言學家”,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卻只能混跡底層,當過裝卸工、酒瓶收購員、地質(zhì)鉆探工、圖書管理員等工作,其足跡曾遍及烏克蘭、白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的莫斯科州、北極地區(qū)等地。葉羅費耶夫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寫作,但是由于生性懶散、不善管理,大部分作品都已散佚或沒有完成。他完成并已出版的著作有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《滑稽演員眼中的瓦西里· 羅贊諾夫》《女妖五朔節(jié)之夜,或騎士的腳步》等。
譯者張冰,北京師范大學教授。譯有俄羅斯文學作品多種。
#關于嘉賓#
鄭體武,博士,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畢業(yè)于原上海外國語學院俄語系?,F(xiàn)任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院長,兼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外語組成員,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專家組成員,教育部外語專業(yè)教學指導委員會俄語組成員,世界俄語學會主席團成員,國際東亞和平、安全與發(fā)展研究理事會成員、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,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副會長,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,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,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,中國翻譯協(xié)會理事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上海作家協(xié)會理事,上海翻譯家協(xié)會副會長。
主要從事俄羅斯文學的教學、研究與翻譯。著有《俄國現(xiàn)代主義詩歌》等專著5部,《高爾基與尼采》等論文50余篇,《俄國現(xiàn)代派詩選》、《勃洛克詩選》等譯著10部,主編《白銀時代俄國文叢》和教材多種。
胡桑,新銳詩人、批評家和學者。同濟大學哲學系博士生。1981年生于浙江省德清新市鎮(zhèn)。德國波恩大學訪問學者。2007年至2008年任教于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島分校。曾于2006年獲《上海文學》詩歌新人獎,2009年獲北京大學未名詩歌獎,2012年獲《詩刊》“詩歌中國”青年詩人獎。2007年上海大學詩歌節(jié)召集人。譯著辛波斯卡詩選《我曾這樣寂寞生活》(湖南文藝出版社)。著有詩集《賦形者》(長江文藝出版社)。代表作《惶然書》曾獲《詩刊》2012年度“詩歌中國”青年詩人獎。
#推薦書目#
后現(xiàn)代經(jīng)典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首次引進
與《古拉格群島》齊名的俄羅斯后現(xiàn)代小說開山之作
延遲二十年出版的世界級后現(xiàn)代經(jīng)典
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是反映蘇聯(lián)社會現(xiàn)實和俄羅斯知識分子心靈史的后現(xiàn)代主義杰作。小說主人公即是與作者同名的醉鬼葉羅費耶夫,全書即是假托的傳記長詩。全書采用狂歡化的敘事手法,以戲謔、反諷的方式反映了當時俄羅斯知識分子扭曲、荒誕、反常的人生境況。作品抓住俄羅斯人酗酒的一面,嬉笑怒罵間,展現(xiàn)了其時俄羅斯人文主義精神和宗教關懷的后現(xiàn)代式面貌,而從中也不難讀出作者對蘇聯(lián)所謂“繁榮”的社會現(xiàn)實,以及俄羅斯知識分子道統(tǒng)的嘲弄、解構和批評。也正因為此,這部在西方世界早已廣獲贊譽的作品,直到其問世二十年后的1989年才得以在蘇聯(lián)出版。
在俄國文學史上,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是與《古拉格群島》齊名的世界級后現(xiàn)代經(jīng)典。俄國作家阿納托利?奈曼曾評述過:“整個20 世紀下半葉的俄羅斯文學中出現(xiàn)了兩個新主人公: 一個是索爾仁尼琴的伊萬?杰尼索維奇,另一個就是來自 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 的韋涅奇卡?葉羅費耶夫,無論他們中的哪一個置身于偉大的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主人公畫廊,都不讓人臉紅?!迸c西方后現(xiàn)代主義文學不同,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凸顯了濃重的人文主義思想和批判現(xiàn)實的精神。
今年3月,依據(jù)小說改編的同名話劇作為“2014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”連演三天,由圣彼得堡波羅的海之家劇院表演。有觀眾用“領圣餐的孩子”來描述觀劇的自己,人們多驚嘆于該劇碎片化的語言表達方式所帶來的張力沖擊,以及劇中絕妙的象征性手法。而這正是這本小說的精妙所在。
【永遠無法抵達的佩圖什基】
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寫于1969年,被認為是一部現(xiàn)代的“醉酒奧賽德”,有著俄羅斯“舊文化”獨特代言的文化符號。小說主人公是位酗酒成性的知識分子。韋涅季克特要乘坐火車去佩圖什基看望他的情人和兒子,而這個地方聽來卻像一個烏托邦。他費盡周折,登上了前往佩圖什基的火車,可是,因為他因酗酒而不清醒的頭腦,更因為目的地的虛構性,他似乎永遠都不能到達夢想中的佩圖什基……而最后,幾個不明身份的人瘋狂地追逐著他,在一座樓門前將錐子扎向他的喉嚨。這正和作者本人的命運歸宿有了某種緊密的聯(lián)系。
?俄國文學翻譯家余一中曾為此評薦:“如果說曲折的人生遭遇、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勤奮的學習與堅持不懈的自我修養(yǎng),保證了葉羅菲耶夫創(chuàng)作具有深刻的內(nèi)涵的話;那么飲酒乃至酗酒,則是他彰顯其獨特思想和行為方式的外在標志,猶如奇裝異服之于王爾德、放浪形骸之于金斯堡 。”
【“天生的語言學家”葉羅費耶夫】
作者韋涅季克特?葉羅費耶夫,1938年10月24日出生于摩爾曼斯克州的基洛夫斯克。他有一個憂郁的母親和天性快樂好飲的父親。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混跡底層,當過裝卸工、酒瓶收購員、地質(zhì)鉆探工、圖書管理員等工作,其足跡曾遍及烏克蘭、白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的莫斯科州、北極地區(qū)等地。
葉羅費耶夫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寫作,但是由于生性懶散、不善管理,大部分作品都已散佚或沒有完成。17歲時,韋涅季克特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,展現(xiàn)出他“天生的語言學家”天賦。直到1969年秋 31歲時,作家才終于找到自己的創(chuàng)作方式,開始寫作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。但過度縱酒腐蝕了他的喉管,他1990年死于喉癌。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《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》主人公的最終結局。
#活動海報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