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對尼采的四種解讀方式
如果說馬克思預(yù)言了20世紀以來人們在物質(zhì)生活方面的基本狀況和基本動向,那么,尼采則在精神層面上給出了人們許多天才性的預(yù)言。孫周興教授認為,在西方,對尼采的解讀方式主要有四種。
第一種是心理和傳記的解讀。尼采生于1844年,25歲當(dāng)教授,在1888年這一年里,他寫了六本書,近乎瘋狂,到1889年年初他就瘋掉了。此后直到1900年,他在精神病里面待了11年。在尼采生命的最后時間里,他看到妹妹伊麗莎白在旁邊哭,就對她說:“伊麗莎白,別哭,難道我們不幸福嗎?”其實,從世俗眼光看,尼采一生實在談不上幸福,他一輩子沒有結(jié)婚,也沒有女人,也沒有名聲,沒有讀者,像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第四部當(dāng)年只印了40本,還沒人買,只好到處送人。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,尼采都不是一個成功人士。孫周興認為,我們看一個偉大的作家、偉大的哲學(xué)家,我們希望看到他怎么生活的,他的思想和作品跟他的生活有什么關(guān)系,傳記和心理的解讀是很普遍的、很常見的一種解讀方法。
第二種是文學(xué)和美學(xué)的解讀。尼采的書之所以在中國有那么多的愛好者,至少部分是因為他的表達方式,很詩意,很文學(xué),很有趣味。尼采自己也說他書是文學(xué),像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,尼采自詡,是可以跟莎士比亞和歌德文學(xué)并列的。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偉大的文學(xué)家。后來一直有人從文學(xué)、美學(xué)這個角度來解讀尼采,這是正常的…… 【詳情】